首頁 > 技術資料 > 壓力傳送器原理
最後更新日期: 2025-10-01

壓力傳送器原理

壓力傳送器原理
壓力傳送器的原理可分為應變片式(Strain Gauge)、壓電式(Piezoelectric)、電容式(Capacitive)、壓阻式(Piezoresistive)等。當壓力感測器的壓敏元件利用不同的工作原理檢測施加的壓力後,再透過訊號轉換模組將壓力資訊轉換為可輸出的電訊號。

 

壓力傳送器原理


應變片式(Strain Gauge)壓力傳送器原理
應變片利用金屬材料的「應變效應」,即當導體受到拉伸或壓縮時,其長度和截面積會發生變化,從而導致電阻值的改變。因此藉由測量該電阻值的變化,即可回推該導體產生的形變以及受到的壓力變化。


壓電式(Piezoelectric)壓力傳送器原理
某些晶體材料,如石英、鈦酸鋇、鋯鈦酸鉛(PZT)陶瓷等,具有特殊的晶體結構。在沒有外力時,晶體整體呈電中性。當對晶體施加機械壓力時,晶體結構發生微小變形,使得正負電荷發生相對位移,晶體表面出現具極性的電荷分佈狀態,便產生了電壓(壓電電壓)。


電容式(Capacitive)壓力傳送器原理
電容器由兩個相互絕緣的導體(電極)組成。

根據電容值的基本公式C =ε × A / d

其中:

C = 電容值(法拉,F)

ε = 介電常數

A = 電極面積(m²)

d = 電極間距(m)

由公式可看出,在其餘參數不變的情況下,電極間距的改變與電容值的變化成反比。因此電容式壓力傳送器便是利用這個原理,當壓力施加在壓力傳送器時,設計電路藉由電容值的變化回推傳送器電容電極間距的變化,再回推傳送器所測到的壓力值。


壓阻式(Piezoresistive)壓力傳送器原理
壓阻效應與應變效應類似,但應變效應主要是幾何尺寸變化導致電阻變化(長度、截面積),而壓阻效應主要是材料的電阻率本身隨應力改變。其中半導體材料(如單晶矽)的壓阻效應顯著,因此靈敏度更高。


結論
壓力傳送器從最早的巴登管到現代的MEMS傳送器,從簡單的機械指示到現代的智慧數位顯示,技術進步使得壓力測量變得更準確、更可靠、更經濟。然而,技術再先進,也需要正確的應用。選擇合適的傳送器、正確的安裝、定期的維護和校準,才能充分發揮壓力傳送器的性能,為生產安全、產品品質和經濟效益提供可靠保障。

回列表